海生 发表于 2014-9-2 08:47:31

桥梁荷载试验,115+200+115连续刚构,跨中最大弯矩工况加载问题

本帖最后由 海生 于 2014-9-2 17:36 编辑

桥梁荷载试验,115+200+115连续刚构,主跨跨中最大弯矩工况加载,试算中,发现,两排车后轴之间的梁单元内力图不是平直线,而是斜直线,请高手解答!谢谢!晚上回复。(上传不了图片和模型文件)http://www.bridgehead.com.cn/data/attachment/album/201409/02/173352y3wc8k3atacap0h3.png

补充内容 (2014-9-9 12:54):
最后发现是模型建立的时候,桩基不一样长,搞工程太不细心了!吸取教训!改成对称再试试!

补充内容 (2014-9-23 22:08):
已解决,谢谢各位小伙伴关注和解答!原因有:1、两桩长度按实际长度建模,长度不一样结果自然不对称;2、跨中截面两侧荷载施加时多点了次适用,荷载不对称 ——采用梁单元连续集中荷载施加。

海生 发表于 2014-9-3 21:16:32

本帖最后由 海生 于 2014-9-3 21:34 编辑

slwqkz 发表于 2014-9-3 09:34
弯矩的一阶导是剪力,弯矩是直线,说明剪力是定值,这是正确的,之所以是斜直线,是因为剪力虽然无变化,但 ...

版主说得确实有一定道理,但是我看一个类似模型(36+60+36)m预应力连续刚构,就是平直线,荷载工况类似。从后附图可以看出,版主的假设情况不适用于本模型。
                            http://www.bridgehead.com.cn/data/attachment/album/201409/03/212716wv1v3vr9vvzkqxe3.jpg
(36+60+36)m预应力连续刚构,桥梁荷载试验,跨中正弯矩工况,梁单元内力图;
         http://www.bridgehead.com.cn/data/attachment/album/201409/03/212704pa9nz89fgaqaqaam.jpg
(115+200+115)m预应力连续刚构,桥梁荷载试验,跨中正弯矩工况,梁单元内力图



海生 发表于 2014-9-9 08:45:13

朋友,你好,之前您回复关注过的url=http://www.bridgehead.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3458&page=1#pid456888]桥梁荷载试验,115+200+115连续刚构,跨中最大弯矩工况加载问题模型文件,已上传到10楼,麻烦各位热心的伙伴抽空看一下,其他工况还不对,跨中正弯矩工况的试验弯矩同设计弯矩之比,初步判断是满足桥梁荷载试验的“静力荷载效率”的。@ldxzy @gxdxtmlq @330794928 @vicky @水潭 @dingling320 @wangweiloving

海生 发表于 2014-9-4 18:42:28

水潭 发表于 2014-9-4 15:50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本来就应该是平直线,问题在于你的内力提取方式,你提取的都是单元i端或者都是单元j端 ...

http://www.bridgehead.com.cn/data/attachment/album/201409/03/212716wv1v3vr9vvzkqxe3.jpghttp://www.bridgehead.com.cn/data/attachment/album/201409/03/212704pa9nz89fgaqaqaam.jpg.
右侧图是类似模型(36+60+36)m预应力连续刚构,就是平直线,荷载工况类似下的梁单元内力图(输出位置为“绝对最大”);
左侧图是本问题模型(115+200+115)m预应力连续刚构,就是斜直线,荷载工况类似下的梁单元内力图(输出位置为“绝对最大”)。而不是i端或J端,那是结果表格提取时。

dingling320 发表于 2014-9-2 17:26:19

为什么要是平直线?

海生 发表于 2014-9-2 17:32:40

dingling320 发表于 2014-9-2 17:26
为什么要是平直线?

两集中荷载之间是等弯矩区啊

dingling320 发表于 2014-9-3 09:25:02

加载工况荷载组成与形式发上来看看

slwqkz 发表于 2014-9-3 09:34:22

弯矩的一阶导是剪力,弯矩是直线,说明剪力是定值,这是正确的,之所以是斜直线,是因为剪力虽然无变化,但剪力的作用距离在变化,所以弯矩在变,可以想想跨径L的简支梁跨中和四分点分别作用力P,跨中叠加弯矩为PL/4+PL/8=3PL/8,四分点叠加弯矩PL/8+3PL/16=5PL/16,四分点到跨中这段也是斜直线。

海生 发表于 2014-9-3 21:08:00

dingling320 发表于 2014-9-3 09:25
加载工况荷载组成与形式发上来看看

http://www.bridgehead.com.cn/data/attachment/album/201409/03/210014l05vd0ru8qk6ru5d.png,模型不能添加附件,等下发QQ或怎么办。

海生 发表于 2014-9-3 21:09:11

dingling320 发表于 2014-9-3 09:25
加载工况荷载组成与形式发上来看看

http://www.bridgehead.com.cn/data/attachment/album/201409/03/210014l05vd0ru8qk6ru5d.png

dingling320 发表于 2014-9-4 11:26:41

海生 发表于 2014-9-3 21:09


从图上看,你的截面定义的有问题。

水潭 发表于 2014-9-4 15:50:07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本来就应该是平直线,问题在于你的内力提取方式,你提取的都是单元i端或者都是单元j端,就会造成这种结果

zhuxueren2004 发表于 2014-9-4 16:21:26

同意水潭的意见,可根据你需要的位置再把单元划分下。

海生 发表于 2014-9-4 18:15:47

@wangweiloving;@dingling320;@zhuxueren2004;@水潭;@slwqkz,发现附件在点“回复”上传不了,编辑帖子也上传不了,现在最下端回复才可以上传附件,麻烦各位热心的伙伴看一下吧,其他工况还不对,跨中正弯矩工况的试验弯矩同设计弯矩之比,初步判断是满足桥梁荷载试验的“静力荷载效率”的。

海生 发表于 2014-9-4 18:34:21

dingling320 发表于 2014-9-4 11:26
从图上看,你的截面定义的有问题。

哪个截面定义有问题?谢谢兄弟,这么热心!{:4_95:}

海生 发表于 2014-9-4 18:45:47

水潭 发表于 2014-9-4 15:50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本来就应该是平直线,问题在于你的内力提取方式,你提取的都是单元i端或者都是单元j端 ...

(本来附图说明这个问题,没想到要审核),实际我是采用“梁单元内力”——输出位置为“绝对最大值”,而不是“i端或J端——一般在采用结果表格提取结果时会用到”,所以版主的说法,应是我描述不够全面造成的误解。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桥梁荷载试验,115+200+115连续刚构,跨中最大弯矩工况加载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