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flag 发表于 2014-5-28 18:31:58

盘点上海苏州河上的30桥(下)

17-西康路桥
西康路桥的位置也是一个河湾。此处名清水湾,建桥前是个渡口,原名小沙渡,后更名为西康渡。河的两岸原有很多工厂,是沪西的工业区之一。现在工厂都已搬迁,而改建为住宅区。西康路桥建于1981年,长48米,宽4.4米,是座不能通机动车的人行桥。桥两端有台阶,北接光复西路,南经宜昌路与西康路相接。西康路桥是座钢筋混凝土桥,一字过河,外观平淡无奇,但也自成一格。我去的那天下午,走到河南岸西侧拍照。旁边有一位当地居民正在整理渔网,可见苏州河水经过治理后已能使鱼类生存。

   


   




18-镇坪路桥
镇坪路桥就在西康路桥西侧不远,建成于2009年。西康路桥是座人行小桥,但镇坪路桥是座大桥。镇坪路桥加上上桥坡道,全长660米,南起宜昌路常德路,北连镇坪路中山北路。跨越苏州河的桥梁长209米,一跨过河的主跨长47米。桥的西侧有方形钢结构,看似较旧有锈迹,此为建桥前就存在的一条过河管道外的框架,并非桥的一部分。桥北凯旋北路上是轨交3、4、7号线的车站。我那天就是乘轨交到镇坪路站后再到镇坪路桥的。桥旁高楼林立。由于苏州河已停止水上航运,而观光游船又经常停航,所以河面上静悄悄的,微有涟漪。“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看着这静静的河水,脑子里突然蹦出这一句古诗。

   


   


   



19-宝成桥
宝成桥是又一座桥名中没有路字的桥,但实际上宝成也是路名,即宝成弄,是现在叶家宅路的旧称。此桥北连光复西路,南接叶家宅路。叶家宅路很小,是大马路长寿路旁的一条小支路。上世纪三十年代此处苏州河北岸有一个崇信纱厂,为住在河南岸的工人上下班方便,建了一座木桥,即宝成桥。此桥也叫谈家渡木桥,源于原来的渡口之名。木桥经多次修建后,1971年改建成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长45米,宽5米,外观简单朴素,水泥本色。2009年为迎接世博会,普陀区对此桥进行景观改造。桥身及桥头灯柱采用欧洲宫廷式花纹装饰,并涂以宫廷黄色涂料,把一个朴素平民打扮成了一个贵族,不知多花了多少纳税人上缴的金钱。双曲拱桥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建筑职工在古代石拱桥结构的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桥梁结构,是一种造价较低的普及型桥梁,带有当时的时代特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觉得这种装饰既没有保留历史沉积,也不体现当代面貌,却反映了一些人追求浮华的心态。

   


   


   



20-武宁路桥
武宁路桥建于1956年,后经多次改建拓宽。现在的武宁路桥南至长寿路和武宁南路,北接武宁路并进而通向沪宁高速公路,所以是一座在交通干线上的重要桥梁。桥宽39米,连斜坡全长960米,桥梁部分是三跨钢结构连续梁,主跨一跨过河,长47米,另两跨各长28米。2009年为迎世博,普陀区将此桥作景观装饰,模仿巴黎塞纳河亚历山大三世桥的式样,在桥的两头竖起四根古希腊风格的立柱,上置四座铜铸镀金的女性和儿童雕像。据桥上的铭牌说“分别代表孕育、萌生、成长和希望,象征苏州河的柔情和胸怀。”其余对桥身及栏杆等处也作了精心装饰。各种装饰图案有种种象征意义,或“寓示蓬勃发展繁荣昌盛”,或“展示硕果累累巨大成就”,还有什么“六道轮回,天人合一”之类。但是有多少过桥者看到这些装饰能领悟到这种种美妙含义呢?塞纳河上的亚历山大三世桥建于1900年,是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作为俄法亲善的礼物捐赠给法国的,故以其父的称号命名。搞得雍容华贵金碧辉煌,一方面是当时的建筑装饰风格,也与周围的古典式建筑相协调;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欧洲君王的奢侈。但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作为苏州河边仍有棚户区的普陀区,对一座建于1956年的老桥却作如此过度装饰而又不增加其使用功能,据说耗资巨大。相比之下,苏州河上位于黄浦区的几座老桥的整修改建要实在得多,既提高了交通功能又保留了原有风格。

   


   


   


   


   


   



21-曹杨路桥
曹杨路桥在普陀、长宁和静安三区交汇处的曹家渡的西侧,北跨光复西路连曹杨路,南跨万航渡路接江苏北路。此处最早是在1928年建木桥,因桥南有三官堂道观,故名三官堂桥,也称曹家渡桥。1976年至1980年改建成钢筋混凝土桥,名曹杨路桥。1980年前后,三官堂桥堍处的活家禽市场在市西居民中十分有名。桥北东侧是上海印钞厂(542厂),沿苏州河光复西路边上的围墙很高,上布铁丝网,戒备森严。

   


   


   



22-华政桥
这是苏州河上唯一一座在一个单位内的桥梁。华政桥在上海政法大学长宁校区(以前名“华东政法学院”)内。此处苏州河的两岸都是该校的校园。我从万航渡路的校门进入,过桥后东侧就是另一个校门。出门后沿河有路通光复西路。此校园原为圣约翰大学。圣约翰大学创立于1879年,在旧上海是一所十分有名的教会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撤销。校中各院系分别并入复旦、同济、华东师大和上海二医等院校。我的行业中就有三位前辈毕业于圣约翰大学。
1934年圣约翰大学为方便苏州河两岸校舍中师生的往来,由校友捐款建造了一座木桥,名校园桥。木桥在1967年拆除,1980年重建现存的钢筋混凝土拱梁结构人行桥,长44.6米,宽4.3米。

   


   


   


   



23-凯旋路桥和轨交线路桥
凯旋路桥处并列着两座桥。西侧的一座是通轨道交通3、4号线的轨道线路桥,东侧的一座通汽车和行人,南接凯旋路,北连凯旋北路,桥的横梁上有桥名“凯旋路桥”。这里最早有个渡口,称法华渡,因渡口南岸是范巷宅,所以又俗称范巷渡。在上海方言中,范巷与梵皇发音相近,后来又把此渡叫做梵皇渡。现在这里南岸的万航渡路,则是在1964年根据近音而从梵皇渡路更改的。1915年修建沪杭铁路时,在这里造了一座过苏州河的铁路桥,只通行火车。1968年为方便群众,在铁路桥东侧一边,利用铁路桥的结构增设了一条简易的人行道。以前我骑自行车上下班时,为走近路,也常从此人行道过河。铁路桥在光复西路一端以阶梯与河边的路面连接,自行车搬上搬下,至今未忘。
1997年沪杭铁路改由上海外围通行,这一段市区的铁路就废除了。此时市里已在建设轨道交通,明珠线轻轨(现在的3号线)在原铁路桥处过河。于是就在此处新建了拱形梁支撑的轨交线路桥。两条粗大的拱梁中间以三条横梁相连,外面涂以红漆,简洁大方。与此同时,在东侧还建造了一座钢筋混凝土的凯旋路桥。桥身钢梁以灰蓝色漆涂装。

   


   


   


   



redflag 发表于 2014-5-28 18:32:34

24-中山西路三号桥
中山西路三号桥离凯旋路桥很近,两端分别为中山北路和中山西路。这里实际上有三座桥并行。中间一座较高的是内环高架路桥,左右两座稍低者是与地面路相连的两个方向单行的桥。中山西路三号桥的桥名就标在这两座桥上。两座桥旁还各有一条过河管道,上有拱梁支架,西边的一条漆成天蓝色,东边有粗细两条管道都漆成土黄色。
中山西路桥我也经常通行,我们通常称它为中山路桥或中山西路桥,周围已很少有人称其为三号桥。在桥名牌上称其为中山西路三号桥是有其历史原因的。1930年上海市当局在市西建成了一条环行的中山路,北起交通路南至龙华路(即现在的中山北路和中山西路的线路)。从北算起,横跨苏州河的桥是中山路上的第三座桥,所以叫中山路三号桥。此桥几经损坏和重建,在1960年建成一座钢筋混凝土桥,两端坡道较长。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建造内环高架时,中山西路桥重建而成现在的三桥并行的局面。
中山西路桥北端西侧是华东师范大学校园。桥的南端两侧原来有一些工厂。东侧的大孚橡胶厂和胶鞋十厂等都已不在了,现在成了上海市消防局大楼和消防博物馆。西侧的上海一纺机厂的建筑还在,现在成了一纺机股份有限公司,但据说生产部门已迁至郊区,旧的厂房等出租作创意园区。原有的一支大烟囱模仿世博会园区中所为改成了一支硕大的气温计。

   


   


   


   




25-强家角桥
强家角桥是座人行桥,长51米,宽5.5米,拱形钢梁与乌镇路桥相似,漆成天蓝色,在阳光下很有美感。这是苏州河上又一座不以路名命名的桥梁。强家角是以前这里的一个地名,位于桥南岸西侧的河湾处。河湾处呈三角形,所以又称三角场。从1827年开始,强家角设渡口,称强家角渡,渡口运行到1997年12月16日。这一天新建的强家角桥正式通行,苏州河上的最后一个渡口强家角渡撤销。我以前在苏州河北岸工作时骑自行车与同事结伴下班回家,偶尔也从此渡口过河。
强家角桥连接北岸的光复西路和南岸的万航渡路。南岸属长宁区,是周家桥街道,以前除有工厂之外,都是低矮的棚户房。现在苏州河沿岸作为周桥创意园。西边的是一幢标有DOHO(Design Office, Home Office)的楼房,东面的是原一纺机的厂房,都供设计创意单位等入驻。稍南靠长宁路处是近十余年来新建的商品房。北岸属普陀区,沿光复西路往东的一段原来是木材一厂,现在也成了住宅楼,但桥西的一段光复西路旁至今还残存着杂乱无章破旧不堪贫民窟似的房屋。这种景象在上海已较难看到了。那天上午我到强家角桥时,见桥的栏杆上晒着不少被子,无疑是光复西路上居住条件较差者的无奈之举。桥面上除了摊贩,有不少妇女提着蔬菜由桥北走向桥南。原来是光复西路上蔬菜摊的价格比桥南周家桥地区便宜,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宁可多走几步路过桥买菜而省些开支。

   


   


   


   




26-古北路桥
古北路桥连接普陀区的大渡河路和长宁区的古北路。古北路桥是座双幅桥,向南向北的车道由两座桥所组成,每幅宽16米,两幅相隔1米。北面的桥面斜坡直达大渡河路光复西路口,南端的引桥跨越长宁路直到古北路天山支路口。此桥建成通车于2008年1月。在此之前这里是一座桥面较窄的人行桥。该桥建于1985年,使用一跨式钢梁。这一段河道两岸以前有很多工厂。南岸有国棉二十一厂、顺昌石粉厂和天原化工厂等,北岸则有上海酵母厂、上海火柴厂,上海塑料六厂、上海试剂总厂和上海化工研究院等。但苏州河在中山西路桥和北新泾桥之间,没有其它桥梁只有强家角渡和光复渡(在化工研究院和天原化工厂之间)两个渡口。所以建了这座简易人行桥后大大方便了工厂职工的过河。建桥后不久光复渡即因乘客减少而停航。现在两岸的工厂都已搬走,留下的空地上建起了楼房或变成了公园绿地。南岸原国棉二十一厂处成了虹桥河滨公园,天原化工厂处建起了天原河滨公园及高层住宅。北岸的上海火柴厂一块成了长风一号绿地和火柴博物馆,原试剂总厂处则成了上海游艇会及码头和绿地。稍远处是长风生态商务区(内有大宾馆和商务楼)和长风公园。两岸的面貌变化巨大。

   


   


   


   


   


   




27-泸定路桥
泸定路桥是座新桥,建成于2010年2月,桥宽27米,总长491米,过苏州河的主跨长57米,北通泸定路,南接威宁路。桥的两岸以前也都是工厂。最著名的是我国民族实业家和化工专家吴蕴初先生创办的北岸的天厨味精厂和南岸的天原化工厂(此厂规模较大),另外北岸尚有泸定化工厂、染化七厂,长风化工厂等,南岸尚有硬化油脂厂、上海合成纤维研究所等。现在工厂已大多迁走,改建成住宅、商务楼和景观绿地。

   


   


   


   




28-真北路桥和中环立交桥
这里的南岸是北新泾镇,以前已是上海县地界,不属于上海市区了,但1985年后划归上海市长宁区。1932年在真北路(从真如到北新泾的郊区公路)靠苏州河边的端点建了一座跨苏州河的木桥。1964年拆除木桥改建成混凝土结构公路桥,长80米,宽10米,名北新泾桥。此桥北接真北路,南连北翟路(从北新泾到诸翟的郊区公路)、长宁路和哈密路,是上海西部交通的一座重要桥梁。
对于这座北新泾桥,我还有一个沉痛的记忆。1990年前后,当时此桥的交通已十分繁忙,那时我的工作单位在苏州河北,而单位中有些同事住在长宁区的天山新村一带。一位结婚不久刚住上天山新村新房的同事,平时为人活泼热情,在一天骑自行车上班跨越北新泾桥时,在桥上竟被拥挤的车辆挤倒惨死在车轮之下。消息传来,大家无不为之叹息悲痛。以后每次路过此桥,我都会想起这起惨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北新泾桥经改造重建,桥名改为真北路桥。本世纪初,上海开始建设中环线,其过苏州河处即在真北路桥。真北路桥又作了改造,并在桥的两侧各建一座南向和北向的立交桥。真北路桥仍保留其名,而在两座立交桥侧则标有中环立交桥字样。这一段中环线的通行,根据我的回忆大约在2006年下半年。
在桥的南岸,一条条通向北虹路、北翟路、哈密路、天山西路等的匝道立交纵横交叉,在路面行人的头顶穿越,给人以一种现代化交通的巨大视觉冲击,令人头晕目眩。距桥东侧不远处是苏州河观光游船的起点丹巴路码头。我在河南岸拍照时是下午五点。码头上停泊着一条游船,空无一人,冷冷清清。桥南端有一座教堂名“新泾堂”。桥北东侧正在建造楼房,西侧是一排破旧民房,已有部分拆毁,再往西则是一个破旧的厂房。

   


   


   


   




29-祁连山南路桥
祁连山南路桥连接北岸近年开通的祁连山南路和南岸的淞虹路,建成于2008年10月。此桥宽39米,主跨70米,一跨过河,据说是苏州河上迄今为止最大一跨的桥梁。这条桥相连的交通线是中环和外环之间的城市次干道。连接桃浦和北新泾,并把苏州河西端的各桥间距缩短到一千米。
在桥的南岸东侧有个规模很大的物流中心,名“海烟物流”,是上海烟草公司的。对岸有巨大的储罐、吊车和输送带,河边泊有铁壳大驳船,似乎是建材物资供应站,在一堵墙上写有“城建物资”几个字。苏州河上的货运在市区已停止,可能从北新泾以西到江苏仍能通航。在河南岸距桥约百余米的防汛堤边还有一座钢筋混凝土的碉堡,猜想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遗物。以前在北新泾一带常能看到碉堡,现在已不多见,物以稀为贵,当作为历史遗迹保存。

   


   


   


   




30-外环吴淞江桥
上海外环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在1997年7月开工,1998年11月建成通车。跨吴淞江(苏州河)的桥梁是一期工程中的一个项目。外环线是全封闭全立交的城市快速干道,所以在吴淞江桥上没有慢车道,没有人行道,也没有桥边出口。吴淞江桥是双幅桥,南向北向车道的桥面分开,中有间隔。单幅路面宽17米,是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中间一跨过河。三跨长度分别为40米、65米和40米。桥东侧的两条拱梁用以承载过河管道。
外环线的位置在北新泾的西部,再往西就是嘉定区的江桥和闵行区的华漕了。北新泾虽然在1985年划入长宁区,但毕竟是在市郊地区,所以我要走到外环线桥近侧拍照,比到前面二十九座桥要困难得多。事实上为拍这座桥我共去了三次。第一次我乘121路公交车到金沙江西路在新福路站下车想从桥的北岸西侧接近桥,结果遇到了一条吴淞江支流新槎浦的阻挡而未果。在金沙江西路外环跨线桥旁边见有一个寺院名“万佛讲寺”,就进去参观。此寺于2011年12月开光,是由一家旧的电梯厂厂房改建,所以都是水泥建筑,与一般的寺院不太一样。除此之外,寺内还有迎合当代人需求的财神殿和药师殿,也很有意思。寺内一转,时间已晚,就打道回府了。第二次再去,还是坐121路到金沙江西路,这次是在丰庄西路站下车,想从桥的东侧接近,但也找不到路,结果在金沙江西路的外环跨线桥上用长焦拍了几张吴淞江桥的桥面照片。第三次坐地铁2号线到淞虹路站后转乘新泾一路公交车到广顺北路。广顺北路的北端正在吴淞江(苏州河)边,在那里我才到了桥边。我去时有人正在下网捕鱼。广顺北路附近可能是一个工业园区,一座大楼的楼顶高悬杜邦公司的标识。

   


   


   


   




31-后记
我虽然长期居住在苏州河附近,但观察从北新泾到外滩这一段苏州河还是第一次。通过拍摄苏州河上的桥同时观看两岸景色,我觉得苏州河经过整治,变化是十分明显的:河水不再黑臭了,两岸的脏乱情况虽说没有完全消除,但基本上是整齐的住宅和商务大楼、绿化带和观景步道,非常不错。感到唯一不足的是,可能由于历史原因,一些河滨被围在住宅区或单位之内,公众不能自由进入。看来要像杭州西湖边一样,还景于民,还需待以时日。
为写本文从网上搜寻资料时,我才发现原来已有不少先行者在近年拍摄了苏州河上的桥并写了文章。有的文章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还做了不少考证,很值得我学习和参考。可见苏州河的变化有目共睹,吸引了众多上海市民的注意。
苏州河是近代上海市民对吴淞江流经上海市区这一段的俗称,一般都认为西端到北新泾为止,因为以前北新泾就是郊区农村了,所以外环线过吴淞江的桥名为“外环吴淞江桥”,而不是“外环苏州河桥”。但因为是俗称,所以就没有一条明确的界线。我理解吴淞江和苏州河的关系是全体和部分的关系,也是正式名和部分俗名的关系。也许随着市区的扩大,吴淞江被俗称为苏州河的部分会越来越多。基于上述认识,走到北新泾边上的外环线桥,我的苏州河之行就此打住,不再往前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盘点上海苏州河上的30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