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涪陵青草背长江大桥施工(组图)
青草背长江大桥为单跨788m悬索桥,加劲梁为流线型扁平钢箱梁,门形框架式索塔,钻孔群桩基础;南岸引桥为4-35m预应力混凝土T梁+2-90m预应力混凝土T形刚构;北岸引桥为17-35m预应力混凝土T梁。桥梁全长1719m。技术标准1.路线等级: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2.设计车速:80km/h3.荷载标准:车辆荷载:公路—I级检修道荷载:2.5kN/m2船撞力:横桥向1400kN,顺桥向1100kN基本风速:24.2m/s4.通航标准: I-(2)级通航净高:18.0m通航净宽:双向通航净宽382m最高通航水位:183.44m5.设计基准期:100年6.设计安全等级:一级7.桥面宽度:(1)引桥(有检修道):全宽27.5m,其中行车道宽:2×2×3.75m;中央分隔带宽:2.0m;左侧路缘带宽:2×0.5m;紧急停车带:2×2.50m;防撞护栏、灯柱:2×0.75m;检修道(含栏杆):2×1.5m; (2)引桥(无检修道):全宽25.0m,其中行车道宽:2×2×3.75m;中央分隔带宽:2.0m;左侧路缘带宽:2×0.5m;紧急停车带:2×2.50m;外侧护栏宽2×0.5m;灯柱2×0.50m;(3)主桥:全宽27.5m,其中行车道宽:2×2×3.75m;中央分隔带宽:2.0m;左侧路缘带宽:2×0.5m;紧急停车带:2×2.50m;防撞护栏、灯柱:2×0.75m;检修道(含栏杆):2×1.5m;8.桥面横坡:2%;桥面纵坡:双向1%;9.设计洪水频率:1/300;10.地震烈度:基本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11.环境类别:Ⅰ类总体布置1.主桥(1)主缆跨径布置中 跨 788m(单跨双铰简支钢箱梁悬索桥);南边跨 245m(无吊索),北边跨 245m(无吊索)。(2)在设计成桥状态下,中跨理论垂度为78.8m,垂跨比为1:10。(3)主缆中心距 28.70m。(4)吊索间距 16.0m(近塔吊索距塔中心线18.0m)。(5)锚碇形式南锚碇 埋置式混凝土重力锚体,矩形扩大基础,散索鞍中心高程为252.35m。北锚碇 三角框架式混凝土重力锚体,矩形扩大基础,散索鞍中心高程为252.35m。(6)桥塔形式南桥塔钢筋混凝土门式框架,塔柱为变壁厚矩形单箱单室结构,共设三道横梁。每根塔柱底设9根φ3.0m的灌注桩。北桥塔钢筋混凝土门式框架,塔柱为变壁厚矩形单箱单室结构,共设三道横梁。每根塔柱底设9根φ3.0m的灌注桩。为抵抗高水位通航船舶撞击的影响,索塔在高程187.00m以下塔柱设计为实心段。(7)主缆形式预制平行钢丝股法(PPWS)。每根主缆为88股,每股含127根φ5.2mm镀锌高强钢丝,空隙率在索夹处取18.2%,索夹外取19.8%,相应主缆外径分别为608mm、614mm。(8)加劲梁形式扁平流线型钢箱梁,正交异性板桥面,梁高3.5m,全宽30.70m(含风嘴)。(9)桥面纵坡设1.0%双向纵坡,中跨处于R - 20000T - 200 E - 1.0m的凸竖曲线上。2.引桥(1)南引桥南引桥为4-35m预应力混凝土T梁+2-90m预应力混凝土T形刚构。其中4×35m预应力混凝土采用先简支后结构连续,为全预应力结构。桥墩分别采用三柱墩和双柱墩,基础采用圆桩基础。2-90m预应力混凝土T形刚构箱梁顶面宽度13.5m,悬臂2x3.25m,箱底宽度7.0m,墩顶箱高10.0m,端部箱高3.5m,为悬臂施工的全预应力刚构桥。南岸引桥桥台为U型桥台,T梁与刚构桥交界墩采用钢筋砼板式墩、承台和桩基础,刚构桥墩采用钢筋砼空心薄壁墩,下设承台和桩基础。(2)北引桥北引桥为17-35m预应力混凝土T梁,共分为四联,分联形式为(3x4+5)跨。其中第8、9、10#墩为40米以上高墩,采用钢筋砼板式墩、承台和桩基础;其余桥墩采用双柱(或三柱)墩,桩基础。
本桥由重庆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设计,由重庆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桥梁公司实施。本帖将与大家分享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图片资料……
青草背长江大桥南锚碇施工全过程(组图)
后续图片陆续上传(原创图片,谢绝转载),先后顺序为2楼、4楼、3楼。青草背长江大桥南锚碇施工全过程(组图)
后续图片陆续上传青草背长江大桥南锚碇施工全过程(组图)
后续图片陆续上传好东西 一直在找这个真的很好啊 谢谢楼主,请继续····· 谢谢楼主,能否上传些基准索股架设过程中的图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