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米连续钢箱梁MIDAS模型及计算书
1.模型简介单梁模型考虑施工阶段,工况自重+二期+整体温度+梯度温度+偏载+沉降(中跨两个支座为弹性支座,设计支座为抗震阻尼支座)。
梁格模型未考虑施工阶段,工况与单梁基本类似。
两个模型均为考虑加劲肋的刚度贡献,作为荷载加载模型上!版本为MIDAS 2011版。
之前建模之前在论坛上找到的钢箱梁资料较少,感谢论坛帮助,特上传整个完整版本,计算书采用老规范进行验算。
2.结果比较及分析
结果比较,梁格模拟和单梁模型还是有差距的,内力,反力基本差不多,应力差值最大20%左右。这个我个人觉得梁格和单梁模型应力差值比较大的一个原因是应力点选取和分成梁格之后中性轴的问题,在梁格模型中有效宽度系数项里面进行了移轴,因为两个模型单元模拟还是有点诧异,单梁模型考虑了横坡影响,梁格楼主为了省事,直接拉平了,所以移轴估计会有点问题存在。
另外在本人建梁格过程中,有一点觉得还是有必要建的,那就是纵虚梁,纵虚梁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加载方便,之前没建纵虚梁直接修改纵梁的偏心,导致横梁内力及应力出现问题,事实证明这种方式是不可行的,还是老老实实把偏心设在纵梁质心的上方吧!
大家看结果的时候,可能会发现有两三百MPa的应力,楼主偷偷告诉你,不要慌,把纵虚梁钝化掉。{:4_91:}至于为什么,您自己看!哈哈,以上,模型中难免存在问题,请多指教!
资料不知道含金量大不,但是确实有点贵,如果便宜一点可以考虑学习一下。 计算书中没进行钢桥面板计算,体系二也没按照PE法计算呢。人行桥可以了 感谢楼主分享,查看资料资料后回复 小贵哦!{:4_128:}{:4_128:} nivea159 发表于 2013-4-13 00: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小贵哦!
好歹也是楼主辛苦劳动啊,内容比较全了
太贵了{:4_101:}{:4_101:} 楼主,给你留言了,看到请回复!多谢了!!! 这么好的资料一定要支持下,感谢分享哈! 各单项的验算结构和你的计算书是吻合的,但是组合1和组合2的计算结果和计算书不吻合 XY221868 发表于 2013-5-8 08: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各单项的验算结构和你的计算书是吻合的,但是组合1和组合2的计算结果和计算书不吻合
计算书可能会有点纰漏,不是最终版的计算书,组合I II的形式报告里有,你可以再看看
XY221868 发表于 2013-5-8 08: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各单项的验算结构和你的计算书是吻合的,但是组合1和组合2的计算结果和计算书不吻合
钢结构桥梁所有都是按照86规范进行验算,组合I ,组合II是以前老规范的组合,模型里面组合I ,组合II里面是有的,你要按照具体组合形式去看看,MIDAS不像桥博那样直接有组合I ,II。
好的,谢谢!单梁模型中没有组合1,组合2取的是承载能力的包络是否妥当?按照我的理解,组合1应该是:恒载+活载+沉降,并取“相加”;组合2应该是:恒+活+沉+升+梯升(相加)、恒+活+沉+升+梯降(相加)、恒+活+沉+将+梯升(相加)、恒+活+沉+将+梯将(相加)这四种“相加”工况下取一个“包络”,并且组合1、组合2应该为运营阶段的效应,各子项系数均为1。
不知道我的理解对不对,希望能和你探讨下
XY221868 发表于 2013-5-8 09: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的,谢谢!单梁模型中没有组合1,组合2取的是承载能力的包络是否妥当?按照我的理解,组合1应该是:恒载+ ...
单梁模型里面没有特别标明组合I,你看看荷载组合里面是有的,至于系数,这个你查一下以前的通规,你的理解我个人很赞同,我也是这么取的包络。 嗯,好的,非常感谢! 。。求分享,有点贵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