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AS索单元和桁架单元的疑问
现做一线弹性斜拉桥分析,看帮助文件说当采用小位移理论(不考虑几何非线性)时,索单元将自动根据所受荷载转化为考虑恩斯特折减的桁架单元进行计算。于是乎,为了验证此句话,本人做了一个小例子进行对比,下面是计算模型:
荷载一:梁单元荷载(模拟外荷载)
荷载二:预应力荷载---->初拉力荷载(模拟初拉力)
模型中,未考虑几何非线性,下面是拉索采用索单元(荷载一)的计算结果:
下面是拉索采用桁架单元(荷载一)的计算结果:
可以看出:在不考虑大位移效应的情况下,拉索采用桁架单元和索单元对结构的刚度影响可基本忽略。
但是!!!!!!问题在于荷载二
下面是拉索采用索单元(荷载二)的计算结果:
下面是拉索采用桁架单元(荷载二)的计算结果:
可以看出,二者无论是在内力的分布规律还是数值上相差都极大,想请问各位大拿,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感觉采用桁架单元模拟斜拉索,采用预应力---->初拉力的方法,荷载没怎么加上去,各位在做斜拉桥的时候,如果不考虑几何非线性(中小桥),斜拉索是如何模拟的?采用桁架单元?只受拉桁架单元?只受拉索单元?(进行对比发现,采用桁架单元和只受拉桁架单元计算结果完全吻合)
除了采用预应力---->初拉力的方法,斜拉索的初张力还能如何施加?
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斜拉索在不考虑几何非线性的情况下,为何采用索单元和桁架单元,在相同的初拉力荷载作用下计算结果千差万别???而按MIDAS帮助文件里面所说,采用不考虑大位移效应的索单元,程序会自动等效为考虑垂度效应的桁架单元,即使比直接采用桁架单元弹模有所折减,差别不会这样大。 嘘。。。第一次发图片,终于弄明白怎么回事了。 自己找到原因了:之前的截面由于是任意取的,很不合理,主梁偏弱,在初拉力荷载作用下,桁架单元出现压力,自然和只能承受拉力的索单元计算结果不一样了,现在修改主梁截面尺寸,让其在初拉力作用下只有拉力,则计算基本吻合了. {:4_94:}{:4_93:} 谢谢楼主的分享。。。。 谢谢楼主的分享。。。。 谢谢楼主的分享!!!!!!!!!!!!!!!!!!! 多谢楼主分享成果,很需要这方面的知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