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连续箱梁算例,请大家指点指点
请各位前辈指点指点:) 下来看看,不过好像桥博3.03解密版计算钢混材料时有误 看完后留点看法好啊,我发现在“极限承载力验算”中关系到轴力的结果出入很大。不可用。[ 本帖最后由 lhswallow 于 2007-4-13 16:48 编辑 ] 好象正需要这个东西,谢谢楼主拉
建议
1、墩顶截面最好不用实心截面,可以参照《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里面有具体介绍;2、单元划分,各单元长度相差太大,比如跨中长达4m,而墩顶横梁位置为0.8m,则各单元的线刚度相差太大,计算结果可能与实际受力有相当差别;
3、钢束应分批张拉,这个对永存预应力和各钢束的引伸量有影响;
4、应该计算梯度温度效应;
5、其他的自己好好检查,这个模型用于实际设计要谨慎!
回复 #14 xieyinsh 的帖子
谢谢14楼,终于有人给点意见了。以下是想和你交流的内容:
1.《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中4.2.6条说“可采用”不见得是最好的情况?
2.单元划分长度桥博的说明书里没有说明不能相差太大,这一点不知道是不是要根据桥博的计算原 理来考虑,线刚度是差别大了,同时长度也差别大了啊?
3.桥博3.03版里有钢束分批张拉的选项,请问这个是不是用来考虑分批张拉的?
[ 本帖最后由 lhswallow 于 2007-4-28 17:50 编辑 ] 好象正需要这个东西,谢谢楼主拉
回复 主题 lhswallow 的帖子
谢谢各位前辈的无私!!! 还可以学习桥梁博士中 要好好学习学习这个软件了 6# lhswallow
单元划分当然要因地制宜了,桥博不可能去限制你单元如何划分了。
桥博里面钢束分批张拉是通过增加施工阶段来完成的。 同意5楼xieyinsh 的意见,墩顶不应采用实心截面,对实心部分应将其是为永久集中荷载后永久均布荷载。
同时必须计算梯度温度的影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