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的一个悬臂施工连续梁设计(附模型)
桥梁跨径40+70+40,桥面宽度15.75m,跨中梁高定了2.0m,中支座处梁高初定了3.8m,单箱双室,后来通过计算发现由于自重太大,导致中支座处的负弯矩过大,中支座处的截面的拉应力和压应力很难平衡。所以改了方案,讲截面设计成单箱单室,可是通过计算发现由于截面特性值较小的缘故,上缘拉应力和压应力值总是不能同时特到一个很好的值,不是拉应力过小,就是压应力超标,所以果断将梁高增大到4.0m,这次通过计算,计算结果比较好。
体会:以前做连续梁设计,一框定了结构尺寸,就是拼命调束去满足设计,最后配出的钢束量都很大,这次时间比较充裕,所以专门对结构尺寸上做了比较,最后方案3不但满足了设计要求,而且混凝土量和钢束量都比方案1小了很多,而且计算结果还要好。所以以后做设计,切忌不能根据经验就拍个脑壳把尺寸就定下来了,还是应该动过计算,做个对比。
顺便,小弟还有个求救:
桥博里输入有效分布宽度感觉好繁琐,特别是斜腹板的变截面连续梁,底板宽度一直在变,下底板的有效宽度基本每个节点截面都不同,查了论坛,说可以通过脚本文件输入,可是一直没交代如何操作,希望哪位大哥帮小弟回答下。
附上三个计算模型
70m的主跨,梁高3.8定的太矮了,4m也不太高,才1/17.5,4.2也就是1/16.7.
不过楼主的这种分析对比精神值得肯定,我们一般也是根据经验,单独做一个项目的时候还 真没这么对比过。 如果净高不受限,中支点梁高最好能采用4.2m 墩顶梁高4.2-4.3比较合适 可能每个院的经验不同,《桥梁设计常用数据手册》上给的参考值是1/18, 适当增加梁高,对结构受力是很有利的,可以考虑一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