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flag 发表于 2016-12-5 22:24:00

       在混凝土箱梁腹板施加竖向预应力, 其目的是控制主拉应力, 防止箱梁腹板开裂。然而大量的箱梁桥在腹板施加竖向预应力后, 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腹板还是存在不同程序的开裂现象, 显然竖向压应力过小或分布不匀是主要原因之一。
      滞后张拉是指悬臂浇筑若干梁段后再张拉前面梁段的横、竖向预应力。 由此便可保证在张拉横、竖向预应力时,横、竖向预应力能较好地向两侧传递,同时也能受到相邻梁段传递过来的横、竖向预应力,进而克服顶板横、竖向正应力沿纵向分布不均匀的缺点.
       由图1 可见, 假设采用悬臂施工, A 、B 梁段竖向预应力筋与纵向预应力束一样, 随混凝土的浇筑而分段张拉。先浇A 梁段竖向预应力对后浇B 梁段腹板没有任何作用, 相反B 梁段的竖向预应力却能扩散到A 梁段腹板, 分段张拉必使竖向压应力在A 、B梁段腹板分布不均匀, 特别在A 、B 梁段相接的CD两侧区域( 见图1) , A 梁段的腹板竖向压应力明显大于B 梁段。由此可见, 箱梁悬臂施工时, 竖向预应力筋的不同张拉顺序, 必然引起腹板压应力分布规律的不同。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给的计算式是平均应力, 它并没有考虑竖向预应力筋张拉的先后顺序对腹板压应力分布的影响—— 由竖向预应力钢筋的预加力产生的混凝土竖向压应力: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对于竖向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也没有明确的规定, 大部分箱梁设计文件也没有涉及到竖向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 造成施工单位对竖向预应力张拉带有明显的随意性。很明显, 为确保腹板竖向压应力均匀, 竖向预应力筋的张拉与悬臂施工不能同步, 必须进行滞后张拉。如有的设计文件中 指出“横、竖向预应力在相关的纵向预应力束张拉后1 个月后方可施工”,但对滞后张拉距离没有做出明确规定。
滞后张拉能较好地克服分段张拉造成腹板
       竖向压应力分布不均的缺点。竖向预应力筋滞后张拉必然影响未张拉梁段的主拉应力, 在设计时应予以考虑。适当加强防裂钢筋的设置。


redflag 发表于 2016-12-5 22:25:14

同理,
滞后张拉能较好地克服顶板横向预应力沿纵向分布不均匀的缺点, 滞后张拉的距离以一个梁段的长度为宜。 在悬臂施工过程中,当实际竖向温度梯度较大且横向预应力采用滞后张拉时,需要采取必要措施避免由于温度作用产生顶板纵向裂缝,如遮阴、不拆除该梁段的顶板模板等。

旭日东升 发表于 2016-12-6 10:17:05

    16楼这一点还真有点道理,原来施工还真没想到。总以为只是为了施工方便而这样做的。
    但有一点需要说明,就是当纵向预应力张拉后,梁体由于弹性压缩,在有预应力段的梁体体积会产生膨胀(迫桑比),截面会增大,如果这个时候竖向预应力张拉完了,会进一步补偿由于竖向预应力比较短,相对来说预应力松弛损失比较大的缺陷。

uranusmoon 发表于 2017-8-24 22:57:06

就是为了减小竖向预应力和横向预应力对腹板、顶板施加预压应力的不均匀性。不是为减小预应力损失。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横向、竖向预应力钢束为何滞后纵向束2~3个节段张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