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细则70+0.5L的规定疑问

陌上花开... 发表于 2011-6-17 16: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最新的抗震细则对于桥墩中心线(或背墙线)到墩帽边缘的距离提出:70+0.5L的要求,设计中本人不知道这个要求是只针对伸缩缝端,还是空心板桥面连续的位置也要考虑啊?大家怎么做的啊?7度区,比如4*20空心板,两桥台处设置伸缩缝,桥面连续,桥墩盖梁宽度是=2*(70+0.5*20)=160,对于4*20箱梁桥,连续端盖梁宽度怎样拟定?
精彩评论倒序浏览

1万查看16评论

辉哥 发表于 2011-6-18 05:26:50
      转载一篇帖子说明这个问题。
3 L0 U1 y5 E" a' X6 h7 T- j7 F        在设计连续梁联端搭接长度时,很多人对抗震规范规定的梁端搭接长度是否要满足规范的要求存在疑惑, 因为抗震规范的条文是“简支梁的梁端搭接长度”,目前很多人设计时基本都是去死扣规范的这个字眼,认为这条仅对简支梁提出了要求,连续梁不用考虑这条规范;我的观点是这条适用任何桥梁的端部,即应是“联端";最近在okok上看到一直在做日本桥梁设计的xiaoying(林)先生的下段话,和我的观点一致,我转引一下,供大家参考;在此非常感谢xiaoying先生前两年为我提供了日本桥梁设计的全套规范,可惜就是我不懂日文,平时只能连猜带蒙的去理解,揣测;    ; t% o) i: x1 [1 y6 h
    xiaoying(林)先生说:在日本规范中此条的规定对于简支梁和连续梁的支点均适用,参照到JTG/T B02-01-2008中就变成了仅对简支梁适用";其实这条规范是老抗震规范的原文,新规范的编制者未对其进行推敲就照搬过来,由此可见盲从规范和教条的思想存在于桥梁技术界的每个层次上;本人也在平时的工作中,没少为身边刻板、教条、不务实甚至缺乏基本概念并固执的人烦恼;有人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话虽刻薄,但不无道理;林同炎老先生在他的经典著作《预应力混凝土》说:此书献给不盲从规范而遵循客观规律的工程师们;相信他老人家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没少为类似问题的争执而烦恼过,大师尚且如此,何况我们这些小人物呢?  p& c5 K9 y& v
       言归正传,但愿xiaoying先生下面很专业的解释能为那些盲从规范的设计师们一点启示;
4 z/ Q7 z0 g9 k1 e0 O7 x$ \6 O1 l
, c8 c' J2 f: I) f* Z- W; A/ B) t     在JTG/T B02-01-2008中规定了简支梁梁端上下部间搭接长a≧70+0.5L,在条文说明中说此处参照了日本规范的取值。其实连续梁未必比简支梁安全。不可能指望连续梁的端支点落梁后上部结构成为悬臂梁仍能保证安全性,真要落梁的话仅是恒载作用梁也立刻折断了。在连续梁体系中,有可能因为地震时多径间上部结构恒载产生的水平惯性力集中于某个下部结构,上部结构的水平位移不会比简支梁体系小。所以对连续梁的端支点也须保证a≧70+0.5L。在日本规范中此条的规定对于简支梁和连续梁的支点均适用,参照到JTG/T B02-01-2008中就变成了仅对简支梁适用。5 T! {4 c7 h, N) ]) Z# t( Z/ x. y' t
1.jpg
举报 回复
yangcui 发表于 2011-6-17 19:41:54
我认为简支结构的梁桥应该遵守这个规定。
举报 回复
tumuxm 发表于 2011-6-17 19:46:30
连续端不存在纵向落梁问题哈
举报 回复
陌上花开... 发表于 2011-6-17 20:49:17
哦,谢谢大家的回复
举报 回复
陌上花开... 发表于 2011-6-18 08:45:01
受益匪浅,以后做设计心里就有数了。感谢管理员的耐心讲解
举报 回复
fhxgxcmlwx... 发表于 2011-6-18 13:59:19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举报 回复
sukewin 发表于 2011-9-13 17:54:43
hkclccf 发表于 2011-7-31 22:48 3 G& n, x& C9 ?  F* F- w
这里存在一个问题:
: A0 l+ e( o# P* u" R在连续梁联端会有伸缩缝,伸缩缝宽度一般为16cm,每侧的16/2=8cm是不是应该不算在70+0 ...

# ?( n9 @# r8 k  e7 d* y   简支梁缝间距有用16cm这么大间距的嘛,本人见识少,兄弟能说说那个项目这么搞过.
举报 回复
sukewin 发表于 2011-9-13 17:57:55
16cm的缝间距,一般都在大跨径的连续梁上了,此时盖梁宽度2米很正常了.
举报 回复
greetingpi... 发表于 2011-9-14 09:14:54
tumuxm 发表于 2011-6-17 19:46
* r7 l' d7 Q1 {2 D9 z连续端不存在纵向落梁问题哈

) s; [( C1 b# _应该是结构连续段才不会吧,对于桥面连续的应该还是要按照规则要求处理
举报 回复
lyb328001 发表于 2011-9-14 17:37:50
很好,学习了。                           
举报 回复
zclld 发表于 2011-10-12 19:01:22
仍然需要满足规范要求,这个取值不仅保证梁端有一定的间距,并且还是保证支座距离盖梁边有保证的做法。
举报 回复
ftyvf 发表于 2011-11-12 23:04:29
相信楼主的说,非常支持你
举报 回复
唐僧 发表于 2011-11-14 13:00:18
那问什么从50改到70?70是一定够的么还是小日本考虑多了?待解惑。
举报 回复
yuxiang-11... 发表于 2011-12-23 14:35:09
首先,纠正楼主的一句话,“最新的抗震细则对于桥墩中心线(或背墙线)到墩帽边缘的距离提出:70+0.5L的要求“,不是桥墩中心线到墩帽边缘的距离,而是梁端至墩帽边缘的距离要求。其次,非常赞同辉哥的意见,防落梁不仅仅对简支梁,对连续梁也有这个问题,只不过简支梁落梁形成机动体系,连续梁虽然还是超静定体系,但是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不能满足要求,也会夸塌的,这也违背了抗震设计初衷,即大震不倒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QQ:56984982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13527553862
    站务咨询群桥头堡站务咨询桥梁专业交流群:
    中国桥梁专业领袖群
    工作时间
    8: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