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负摩阻力及群桩效应问题讨论
1)负摩擦力是怎么形成的?[简单成因,机理很复杂](2)地基设计为什么要考虑负摩擦力?
(3)实践中什么情况下一般考虑负摩擦力?
(4)如何测试和估算负摩擦力?
(5)影响负摩擦力大小的主要因素?
(6)工程实践中都有那些方法减小抚摩擦力?
(7)负摩擦力的群桩效应?[研究大多数是单桩,实践中基本是群桩]
(8)目前的最新进展。
(在别的论坛看到的讨论题目发在咱们论坛活跃气氛大家踊跃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1)负摩擦力是怎么形成的?
桩周土的沉降大于桩体的沉降!桩—土的相对位移(或者相对位移趋势)是形成摩擦力的原因,桩基础中,如果土给桩体提供向上的摩擦力就称为正摩阻力;反之,则为负摩阻力。
(2)地基设计为什么要考虑负摩擦力?
桩周负摩阻力非但不能为承担上部荷载作出贡献,反而要产生作用于桩侧的下拽力。而造成桩端地基的屈服或破坏、桩身破坏、结构物不均匀沉降等影响。因此,考虑桩侧负摩阻力对桩基础的作用是桩基础设计必不可少的问题之一。
(3)实践中什么情况下一般考虑负摩擦力?
这个问题,可以从负摩阻力产生原因来说明:产生负摩擦力的原因主要有,
1)欠固结软粘土或新填土的自重固结;
2)大面积堆载使桩周土层下沉;
3)正常固结软粘土地区地下水位全面下降,有效应力增加引起土层下沉;
4)湿陷性黄土湿陷引起沉降。 以前做设计还从没有考虑过负摩阻力!呵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