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苕溪大桥介绍及几个关键技术问题探讨
主桥桥跨布置为75+228+75=378m的斜拉-悬索协作体系,全桥采用半飘浮体系,主梁索塔处设置两个四向滑动支座,横向设置两个抗风支座,过渡墩主梁中间一端设置单向支座,另一端设置一个双向支座。主梁为钢-混组合梁,钢材选用国产符合GB/T 714—2008要求的桥梁用结构钢Q345qD,混凝土箱梁选用C50预应力混凝土。钢梁采用两个边箱加纵横梁体系,混凝土箱梁采用封闭式流线形扁平箱梁。钢梁节段标准长度6m,全宽41m(含风嘴),中心线处高度3.0m。主缆和吊索采用平行钢丝束。桥塔由主塔和次塔构成,其中主塔横向为一个整体的拱形结构,其轴线为半椭圆,长轴a=59.95m,短轴b=36m,下部设置一道横梁,以提供主梁的竖向支撑。桥塔采用钢塔,材质为Q345qc。 几个问题和各位高手讨论:1,计算发现斜吊索活载疲劳应力很大,有什么改善方法?2,主缆在次塔处分成7股,此处设散索套。问题是改成雨水容易浸入,且疲劳应力较大,如何保证主缆耐久性?3,由于航道主管部门不容许在河道设临时墩,无法采用先梁后缆的施工方法。只能采用先缆后梁施工工艺。问题是主缆为空间缆索,横桥向变宽,跨缆吊机也要设计成横桥向变宽,难度大;吊装中主缆的水平力传递给边跨斜拉索,斜拉索锚固于边跨箱梁上,但此时主梁尚未形成整体,水平力无法平衡,除非设地锚,但施工措施费太高。欢迎各位高手发现更多问题 此桥就是同济做的那个常州那个桥mirror了一下,变2个了啊。。 的确是常州龙城大桥的翻版。但施工方法要复杂一些,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 刚才看了常州龙城大桥的图片,的确是翻版。 哪家设计院设计的,还是很不错的,不过跨度有点小 浙江省院做的。目前最大的难题施工方案已基本确定。采用吊装方案,具体关键问题已基本解决。改天详细介绍 虽然是翻版,但是感觉确实不错,确实有再翻版的价值,非常期待楼主的已解决的关键问题! v然是翻版,但是感觉确实不错,确实有再翻版的价值,非常期待楼主的已解决的关键问题 好看,但没有实施,估计一是性价比,二是技术还不成熟,三是施工难度大。 同济的鱼跃龙门翻版更多,开始看很不适应,看多了也就习惯了。 这座桥好像是西南交大的监控吧?已经施工了吧? 该桥给我的感觉是性价比非常不好,尤其是后期养护维修的成本更高,为了美学,牺牲力学的合理,有时不是很合宜,美学和受力之间如何平衡,我觉得邓文中阐述的很好,只是这个是为了美学而美,给后期的管理会造成很多不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