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设计中怎样考虑疲劳?
钢结构设计中怎样考虑疲劳?可能题目有点大,我先具体说一下,最近在做一个拱桥的设计,两个拱肋之间的连接系杆件在计算时考虑疲劳吗?
如果考虑是按铁规还是按公规?桥是市政桥梁。 国内的桥梁规范钢桥这块太薄弱了。
疲劳计算这块很多专家一开会就提,提来提去,还是比较迷茫。 可以先这样处理一下.
先计算下汽车荷载下的应力幅(最大应力和最小应力),如果比较小,不到屈服应力的1/4,就可以不考虑疲劳问题了. 疲劳问题我们也在研究
你可以多看看论文就可以了 疲劳要根据拱肋之间的连接杆件的受力情况来定,如果杆件的最大及最小应力均是受压构件的话就不用考虑疲劳的问题,如果有拉应力就应根据规范进行疲劳应力的计算。 如果考虑是按铁规还是按公规?桥是市政桥梁。
ps:铁路和公路规范都有相关疲劳计算的条款,建议对关键受力杆件再参照国外规范进行验算。 疲劳计算还是采用铁路规范好些。这方面铁路规范比较成熟。且铁路钢桥的抗疲劳设计规定是经过N年考验的。
我同意楼上“jxuun”的观点。当应力不足屈服强度25%时可以不考虑疲劳问题。因为交变应力太小,不会导致其结构疲劳。 个人认为疲劳还是按公路钢桥规范考虑,毕竟市政桥梁的活载无法和铁路活载比,不是一个量级
如果考虑的话,就要控制应力幅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就可以了 对于系杆的疲劳,就是考虑上下缘各自的应力幅度。其应力幅应该参照铁路规范,200万次加载所容许的疲劳应力幅。对于某一材质某一厚度而言(Q370qE),这个容许应力的幅度是一个固定的值,与所承受的活载类型无关。铁路规范曾做过相关实验,得出各容许应力。因此做设计时,还是要参照铁路规范。 疲劳问题难搞的地方一在于构造细节,你提到“两个拱肋之间的连接系杆件”,你关注的是连接部位,还是杆件本身?连接是采用焊接?栓接?杆件是钢结构还是钢混组合构件?
疲劳问题难搞的地方二在于如何找到一个适合你这个结构的疲劳加载的标准车,解决办法简单点可以套用别的国家的规范,选用一个标准车,麻烦一点可以自己去数车,或者牛逼一点的到收费站去提取数据(这个真的可以有)……然后自己换算一个(蒙特卡罗?),再接着在自己建的模型上面跑,再接着雨流法,oh my lady gaga!作为一个不搞研究的专业桥梁绘图人员,我决定把这个问题留给科研单位去做…… 本帖最后由 citron 于 2010-4-29 22:52 编辑
1、无论是否为市政桥梁,只要有轨道交通在桥上通过,请按铁路规范进行验算。2、作为钢结构的疲劳,主要针对构件结合部,比如杆件节点、板件连接焊缝、直接承受动载的杆件,等等。3、影响构件抗疲劳性能的主要是其材质、截面类型、连接方式(依构造细节进行等级划分)、交变荷载的大小及性质(导致杆件拉-拉还是拉-压或是压-压)。4、疲劳问题的控制验算目前通行做法是控制构件的应力幅大小。使其小于容许应力幅。(非应力绝对值大小) 钢桥疲劳中的应力幅考虑温度荷载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