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longtj6 发表于 2010-3-3 02:33:45

14楼说得在理.......................................

xinrobust 发表于 2010-3-20 18:53:43

我们院还是用第一种方法的,不过张拉空间确实是施工上不方便

melody818 发表于 2010-3-26 15:56:54

学习了,本来做的前面一种,结果领导坚持做后者,这是俺决定不了

cs135246 发表于 2010-3-27 17:26:18

赞同YXfeifei的说法,另外其实张拉空间就像前面OVM公司说的,1米就够了,就是操作起来麻烦点,拆定麻烦,钢绞线要边拉边割!

zcj668_2005 发表于 2010-3-27 23:24:20

我比较同意14楼的观点,OVM公司可以专门生产低行程的张拉千金顶。

yyf150950 发表于 2010-3-31 00:42:28

本人刚遇到这种问题,准备采用第二种方案来处理
受教了

星河无垠 发表于 2010-4-8 10:14:59

接触设计不多,前来学习一下~~~~~~~~~~~~~~~

勇猛的生活 发表于 2010-4-15 17:49:31

路过,我也来学习下的,(36个字符,36个字符要求......)

nicoolor 发表于 2010-4-19 12:25:57

本人觉得后者好,实际上,很多院在实际设计中也是大多采用后者。原因:
1)、前者削弱了横梁断面,特别是在支座处削弱的比较厉害,这样很可能造成横梁在支座处的抗剪破坏。而且在墩顶处,张拉空间是不够的。事实上,我们院以前也采用了前者的配束方式,但是在施工过程中,预应力张拉中遇到很到问题,空间太小,无法张拉,最后我们不得不做变更,改成后者的配束形式。
2)、前者槽口开的过大:
a、若果端横梁做成钢筋砼的,横梁顶缘主筋需要切断,横梁主筋一般至少是φ28mm的,剪切起来很费劲;还有切断后还要恢复,恢复后的钢筋受力性能是要受到影响的。
b、若果端横梁做成预应力砼的话,由于槽口过大,对预应力的布置也是很有影响的。
3)、我们院在这里是这样做的:在后者的基础上,继续后移钢束张拉端,一般不在横梁上开槽口,而是把槽口开在横梁右边的箱梁顶缘。

ydcow 发表于 2011-1-23 17:02:39

我们做的桥梁大部分都是采用前种,但是也存在一定得问题,对于连续梁来说,当跨数比较多,跨径较大时,只在两端张拉,预应力损失会比较大的!

echo_on 发表于 2010-6-25 12:57:06

这两种各有优缺点,前者设计施工方便,节省施工张拉空间,可以两联桥同时在该处张拉,但由于张拉处开口较大,均为二次浇筑混凝土,受力上会有不足,但这样的做法已经在工程上有很多实例,尚未发现问题。顶15楼

yinhuhnt 发表于 2010-6-30 17:27:23

一般第一种张拉方式是两联交界处,两边都开大槽,第二种常常出现于施工工期要求,无法按正常设计的施工顺序而设置的。
总的说来,各有利弊,第一种砼开挖太大,势必影响端部砼的完整性,第二种一般还需要张拉一根底板断束,当应力在端部较集中。

唐僧 发表于 2010-11-11 20:26:13

空间没留足的话,千斤顶都穿不进去。

ydcow 发表于 2010-11-1 17:05:26

回复 hulai8848 的帖子

没有那个规范中说预应力要通过支座啊?目前我们设计院里面的连续梁桥采用后者居多.

ydcow 发表于 2010-11-1 17:13:18

受教了,看样子以后设计预应力的时候还得好好考虑了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发帖典型示范]现浇连续梁分联处预应力张拉设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