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iperking 发表于 2009-4-1 18:31:58

先简支后连续的结构建模分析——施工阶段体系转换和墩顶负弯矩预应力钢束张拉次序

本帖最后由 sniperking 于 2009-4-1 22:30 编辑

桥梁博士在计算预应力连续梁的时候,在使用阶段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中,需要考虑预应力二次矩。

在对先简支后连续的结构建模分析时,需要注意,施工阶段的体系转换和顿顶负弯矩预应力钢束张拉次序,会对预应力的二次矩的计算带来比较大的影响,大家采用的方法各有不同。笔者根据对使用经验以及学习朋友们的模型,主张按照下面的方法进行建模:

1、简支变连续后,一定要注意,铰支座的数量应该减少,否则,会导致顿顶后浇带混凝土(甚至两个铰支座之间单元的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的发展不合理,对计算结果影响比较大;

2、在张拉支点负弯矩预应力钢束的时候,应该在之前的施工阶段或者同时就在该施工阶段中,将原来左右两跨简支梁的支座替换为一个支座。

具体原因和实例,见附件文件详细解释。

minzhi09 发表于 2009-4-14 22:44:49

这贴发得太及时了,在张拉支点负弯矩预应力钢束的时候,没把原来左右两跨简支梁的支座替换为一个支座。
结果出现边跨内支座出现负反力了。

zhuxueren2004 发表于 2009-4-15 21:09:32

想请问楼主,体系转换后,墩顶是否不存在负弯距?我建模就发现这样问题,我是新手想请教下.

xing0501 发表于 2009-4-27 00:51:54

纯粹是解决二次矩的问题?我倒是想要先简支后连续T梁的流程。。。

卧室蜗牛 发表于 2009-5-2 22:37:37

太感谢啦!!!!!!!!!!!!

北方章回体 发表于 2009-5-3 23:45:24

请问楼主,即使按上述转换了,为什么墩顶现浇段的拉应力还是较大(主要是支点的下缘附近)?按B类构建设计么?

新mazda6 发表于 2009-8-24 14:44:37

好东西,正在学习中。。。

shutiancai 发表于 2009-9-27 11:36:33

刚好遇到这个问题 找到答案了 谢谢楼主啊

fzy1983 发表于 2015-12-23 15:48:10

我也很想要先简支后连续T梁的流程,谁有总结一下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先简支后连续的结构建模分析——施工阶段体系转换和墩顶负弯矩预应力钢束张拉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