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灾区的时候,有一座用了30年的桥,全部落入河中 从图片可以看出,设柱间系梁可以大大增强抗震等级。同时还看出,抗震锚栓、防震挡块的设计和施工都有不足之处。
同时非常支持25搂的意见。意见非常专业,具有很高的水准。
[ 本帖最后由 子菁 于 2008-8-3 01:06 编辑 ] 本来也报名去当志愿者,没有成行,不能身临其境,实地看看,有点惋惜了 中国桥梁还是存在一些弊端,对于上部结构都只是套用其他的图纸,而很少做的按实地情况进行一些部位的强化, 看来新抗震规范在一般规定中对防落梁的规定加强还是有必要的,特别是对于曲线梁的单独规定!还有盖梁上的档块,看来以后在设计的过程中,还是有必要加强的,梁体侧移基本上都搞坏了,盖梁和马蹄中间肯定是没有设置减震档块的,尤其是曲线梁,我觉得限位档块和支座垫石之间的橡胶块,真的是不能少! 抗震应该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的桥梁设计主要任务啊,
真正做到”大震不倒“才是目标,应该加强试验、检测措施,不能因为百年不遇而有侥幸心理!
这可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啊,现在的已建桥梁是不是合格的呢? 触目惊心,设计工作还的加强啊 一般挡块还是有效果的 不过基本挡块都破坏了,看来设计规范应该加强挡块研究 很有价值的帖子 对以后的设计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谢谢楼主了 看来抗震挡块还是相当必要的,好几张照片墩台处挡块都起了有效作用, 否则情况会更糟糕. 挡块没必要做的太钢太强,我认为挡块只有哪么大一坨,地震来了他是必定要破坏的,他的主要作用就是防止落梁,和吸收梁体横向位移时候的能量,就是要让他被破坏吸能,保证梁体不坏,感觉就是日本车和欧洲车的碰撞能量被谁吸收,安全性能究竟谁好这个争论有相同之处。 由图可见
挡块本身的刚度是够的
破坏基本是挡块和盖梁的连接出的问题
所以我认为 设置缓冲层是一方面
再就是在挡块和盖梁连接处设置合适的梗腋加强连接处的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