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变迁的北京桥梁

redflag 发表于 2016-1-3 22:57:3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复建的天桥两侧还建有两座石碑。这两块石碑分别刻着《正阳桥疏渠记》和《帝都篇皇都篇》,为清乾隆帝亲笔手书,前者记录了“天桥南河道的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后者则是乾隆帝写给北京的“赞美诗”,描述了北京的地势、物产背后的雄伟壮丽。现在的天桥有了桥。
                              
14510081277901.png

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桥发展于隋,兴盛于宋。历代全国各地的桥,有灞桥、洛阳桥、广济桥、赵州桥的赫赫名声,也有断桥、枫桥、卢沟桥、二十四桥的神奇故事。北京的桥梁,虽没有水乡泽国的雅致,但也有着深刻的故事。

14510081467943.png

永定改道 北京原是水乡

据记载,历史上,永定河曾经多次改道,北京“小平原”是被永定河给“冲”出来的。在北京四周曾经有过的众多河、渠、湖、淀,几乎都是因永定河改道而遗留下来的。北京现存的许多与水相关的,尤其是带“桥”字的历史地名,可以清晰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水乡北京”的历史图画。

有水必有桥。“水乡北京”的古桥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仅据史料文献记载的古桥就有上千座之多!北京的上千座古桥,不仅揭示了众多河流的走向与变迁,也诉说着不同时代的历史信息。北京的每一座古桥,都留下了北京先民的生活足迹,都承载着他们对这座城市的真挚情感。与北京的古桥相识、相知,读懂北京的古桥,进而让更多的人,通过北京的古桥,来了解往昔北京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历史,可以说是一件颇有意义的事情。

北京的桥众多。有的桥曲曲弯弯,有的桥傲然挺拔。桥是连接两岸的交通要道。充满智慧的人民在河流的两岸、崎岖山路的两旁建造桥,方便人们的生活,正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在过去桥是过河的,而现代桥的作用不仅仅用于便利人的过河,还可以实现四通八达、人车分流,美观、实用并可以节省土地。

14510081569137.png

桥水相依 风景中的建筑

“如果说水是城市的生命之源,那么,桥就是这些生命之源的标记。”这是舒乙先生在为《北京古桥》一书作序时说的一句话。在古都北京的历史上,曾有大大小小无数座古桥。当然,因北京不是水乡,不可能像苏州扬州有那么多的桥,但北京的桥承载着极厚重的历史的影子。时至今日,这些古桥有些已经消失,有些即将恢复,有些不再通行,也有些依然默默地坚守,履行它作为桥梁最初的使命。

桥,有梁桥、拱桥、悬索桥、斜拉桥、钢架桥……每一种桥都有独特的样式。桥,与水相联。桥之造型美妙无比:直桥,给人以直线美;曲桥,给人以曲线美;拱型桥,给人以弧线美;因而人们对其融寄了太多的情思。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留下咏桥的横联、诗篇。在颐和园十七孔桥处有一副对联写道:“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望”,描写出在优雅宁静之夜,此处风景怡人的情景。至于说“晴虹桥影出,秋雁橹声来”、“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等诸多的诗句,更是令人吟诵时回味良久。

桥为风景中的一建筑,但站在桥上又可观赏周围的景观。比如银锭桥,它位于西城区什刹海的前海和后海之间的水道上,为南北走向的单孔石拱桥;因其形状像银锭,所以人们称之为银锭桥。别瞧桥小,它可是什刹海的风景之一、也是燕京八景之一,叫“银锭观山”。顾名思义,就是站在银锭桥上可以遥望西山,那是观赏山景的一个好地方。不过,近些年来随着建筑物的增多,在那儿看西山是看不见了,但它仍不失为佳景。小桥周围,杨柳垂岸,店家林立,人群熙攘;桥下碧波荡漾,小船在桥洞里来往穿行,别有一番风韵。

14510081692641.png

古桥修复 天桥也有新貌

北京的古桥大都保存完好,但也有一些遭到破坏。如什刹海的后门桥等。好在文物专家们强烈呼吁,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已将其恢复。那是1998 年的时候,文物保护专家、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先生在一次会上呼吁,应该把水引入后门桥,桥下的景观也要恢复。他所说的后门桥,位于地安门外大街,桥跨什刹海入玉河处。始建于元代,初名万宁桥,木结构,后改为石筑,俗称海子桥。

又因在地安门之北,地安门又称后门,所以叫后门桥。

这桥为单孔石拱桥,是当时元大都城内通惠河上的重要通水孔道。现在这座桥已经修复,桥下呈现出碧波涟漪之貌。

除后门桥外,天桥的修复也是为很多人所关注的。

天桥,顾名思义天子之桥。为什么在贫民区会有一座“天子之桥”呢?明永乐十八年(1420 年)

修建天坛后,在中轴线与河流交汇处建起了一座壮观的单孔高拱桥。因为此桥是明清两朝皇帝去天坛祭天的必经之路,于是在清雍正年间正式得名天桥。

按照皇家理论,天桥是皇帝要路过的桥,自然也应该像其他皇家桥梁一样,老百姓别说走,连看都不能看。但是,天桥却是北京独一无二的一座桥梁,它是北京城唯一一座连接着皇族与贫民的桥梁。

天桥是北京明清时期过往人流最多的一座桥梁,是进入北京的第一站。于是,天桥周边布满了各地的会馆、旅店、茶馆等等,游人杂沓,车马如织。

贫民区中心、交通枢纽、商业物流中心……吸引了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艺人在此卖艺。

“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清末民初的著名诗人易顺鼎在《天桥曲》中就生动地描述了天桥的景象。这些身怀绝技的艺人创造了中国最草根的文化——天桥文化。老百姓爱天桥文化,皇族们也爱天桥文化,但没有一个皇族敢去天桥观赏艺人们的表演。不能去天桥,很多王公贵族们就将艺人请到王府上表演。慈禧太后为庆祝六十大寿,标榜与民同乐,命李莲英将“天桥”的摊贩和艺人传到颐和园北宫门外,摆摊经营。慈禧太后不仅看天桥艺人们的表演看得高兴,还大发兴致地对八门“玩意儿”的艺人表演特别喜欢,将这八位艺人封为“天桥八大怪”。

有曲终,就有人散,天桥繁荣了数百年后不可避免地随着清王朝走向没落。1934 年,因城市道路拓宽,天桥被拆除,由此有数百年历史的天桥消失了。抗日战争开始后,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天桥的艺人也纷纷离开了天桥。从1934 年到2014 年的八十年间,天桥只剩下了一个名字,北京却多了一句戏言:天桥有天无桥。

对于大多数来到北京的游客来说,天桥是北京之旅的一个必游景点,但很多游客在天桥区域找不到桥后会有一种被历史“欺骗”的感觉。不过,在2014 年,天桥终于复活了,在那八十年的空缺历史后开始了新的篇章。早在2012 年,天桥复建方案即获得通过。由于天桥遗址所在地已是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因此在复建时,新天桥的位置向南偏移了40 米。由于天桥的建造时间、原状图均缺乏充分的史料记载,因此天桥复建的难度很大。著名古建专家王世仁表示,“即使难度再大,天桥的复建也极有必要。中轴线是北京城的灵魂,而天桥承载着重要的历史记忆。一个人没有记忆,就成了植物人;一个城市没有了记忆,就失去了根。天桥复建的意义就在于唤醒城市的记忆。”

复建的天桥两侧还建有两座石碑。这两块石碑分别刻着《正阳桥疏渠记》和《帝都篇皇都篇》,为清乾隆帝亲笔手书,前者记录了“天桥南河道的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后者则是乾隆帝写给北京的“赞美诗”,描述了北京的地势、物产背后的雄伟壮丽。

现在的天桥有了桥,也有以郭德纲为代表的天桥艺人,却没有了皇帝。天桥,天子之桥的含义似乎变得不再名副其实。但是,谁会在乎呢?天桥有桥,有艺人就足以了。

小桥周围,杨柳垂岸,店家林立,人群熙攘;桥下碧波荡漾,小船在桥洞里来往穿行,别有一番风韵。

天桥是北京明清时期过往人流最多的一座桥梁,是进入北京的第一站。于是,天桥周边布满了各地的会馆、旅店、茶馆等等,游人杂沓,车马如织。贫民区中心、交通枢纽、商业物流中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QQ:56984982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13527553862
    站务咨询群桥头堡站务咨询桥梁专业交流群:
    中国桥梁专业领袖群
    工作时间
    8: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