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clovin 于 2010-9-18 22:00 编辑
以三跨连续梁悬臂施工为例,假设墩号为1#--4#,边墩为1#和4#,中墩为2#和3#,2#墩为固定支座,假定在悬臂浇注和边跨支架现浇之后先中跨合拢,再边跨合拢。
此时,我们只需要分析一半结构,1#和2#墩,假定1#墩边跨支架现浇设置5个单元,节点分别是1、2、3、4、5、6,其中节点2为支座中心。一般根据现场施工经验,在悬臂浇注的最后一个阶段,同时支架现浇,此阶段的模拟,节点1、3、4、5、6采用竖向弹性支承约束(双向,其实我也觉得可以使用单向,不过理论上个人觉得不影响,不过也可只选择节点1、6的竖向支承),节点2采用竖向和横向弹性支承约束(双向),不选择转角约束。当然,在最后边跨合拢体系转换后仅留下节点2的竖向弹性支承约束。或者仅仅节点2加竖向、横向、转角三向约束。
2#墩0#块设置6个单元,节点分别为20、21、22、23、24、25、26,其中节点23为支座中心线。在实际施工中,0#块的浇注时候除了此前安装的支座之外,还预埋了钢筋做了临时墩梁固结,位置在支座左右对称位置,我们暂时假定在节点22、24处,另外,由于0#块通常比较长,故需要在节点20、21、25、26(假定这4个节点,实际中不尽相同)上竖向支承使用了钢管提供,因此在0#块的支架现浇模拟时候,支座条件有以下几种思路,1、仅仅在支座处即节点23处采用竖向、横向、转动约束,即全约束。2、节点23处采用竖向、横向约束,而20、21、22、24、25、26均为竖向支承约束。3、节点22处采用竖向、横向约束,节点24处仅仅采用竖向支承约束,其他节点无约束,即支座节点23暂时不受力。
在浇注1#块前,一般施工中,由于需要安装挂蓝以及1#块模板时候,钢管有所阻碍,故拆除。此时,包括在以后的对称悬臂浇注的阶段,在支座处的模拟都是一样的。根据以上举例,亦有跟以上类似的3种做法,1、仅仅在支座处即节点23处采用竖向、横向、转动约束,即全约束。2、节点23处采用竖向、横向约束,而22、24均为竖向支承约束。3、节点22处采用竖向、横向约束,节点24处仅仅采用竖向支承约束,节点23无约束。
中跨合拢前,需要做劲性骨架和预应力束初张拉(假定500mpa,在后中跨合拢段张拉阶段,再张拉至控制应力),需要解除两中墩的临时墩梁固结,此时的边界条件的改变,针对以上的各种做法,如何去模拟成为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根据以上的各种模拟假设,加上实际现场的施工经验,很明显临时墩梁固结解除,仅剩下支座,仅仅留下支座处,模拟成竖向、横向的支承条件似乎出来的分析结果是错误的,换句话就是说,在理论上,此时桥博可能认为仅仅一个点支承一个对称悬臂结构,在支承点只有竖向和横向约束,无转角约束,显然似乎也不存在不合理,仅仅个人理解。(同理,3#墩情况亦如此,只是在中跨合拢之后去掉横向约束,保留竖向弹性支承)。
至于边跨合拢,仅保留2边跨支座的弹性支承。
最后转换成1、3、4#墩支座为竖向支承,2#墩支座为竖向、横向支承,成桥、二期恒载上桥、收缩徐变。
两支承点的距离过短会导致计算时间过长,甚至计算出错。
以上仅仅个人理解,也不能确定究竟怎么模拟才够合理,希望大家给点建议。
能力有限,不当之处,欢迎指正,欢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