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绝路桥
作者:克里福德·列维(Clifford J. Levy)
NYT 张沁 译
俄罗斯政府计划斥资10亿美元,在这个邻近中国和朝鲜、人烟稀少的地区建造一座世界上最长的斜拉索桥,主跨1100米,(目前主跨第一的是中国的苏通大桥 1088米)据估计,相关项目的总投资将超过60亿美元。
在这座位于俄罗斯东部边陲、与莫斯科相差7个时区的城市,一项浩大的工程正逐渐现出雏形。两英里长的钢索和巨缆将大陆与一座只有几千常住人口的小岛联系在了一起,这里除了一些历史悠久的冰钓渔场和特产草药,似乎并无特别之处。
这让人不禁联想到一个比喻:克里姆林宫正在给它自己建造一座“绝路桥”(Bridge to Nowhere)。即便当前的金融危机也无法让它叫停。
这项工程旨在将2012年亚太经合峰会的主办地——海参崴装点一新,紧接着的另一个60亿美元的投资项目是在南部观光城市索契兴建2014年冬奥会场馆。政府官员承认,由于工程规划不周和俄罗斯国内无处不在的腐败现象,两项工程的成本可能远远超过预算。
“烧钱”工程
政府不顾金融危机给联邦预算带来的巨大压力以及国内人士对政府忽视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度关注,依然我行我素,在海参崴和索契的工程建设上挥金如土。长期以来,质量低劣的公路、港口、电站和其他公用设施成为俄罗斯经济发展的绊脚石,许多希望在俄开展业务的跨国公司都有切身体会。
这两项“烧钱”工程之所以如此扎眼,主要是因为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大幅削减了其他基础设施预算。俄政府的这种做法招来了许多批评,有人指责克里姆林宫只看重所谓提升民族自豪感的面子工程,却无法为国家带来长期经济效益。
“很明显,政府在这两个地方的投资根本是在做无用功,”野村证券俄罗斯分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伊万·恰卡洛夫说,“如果俄罗斯希望开拓石油、汽油以外的新领域,创造可持续增长的唯一方法就是大力开展真正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改造俄罗斯亟待修整的交通运输系统,包括残破不堪的铁路交通网、港口和输电网。”
金融危机来临之前,总理普京曾经提出一项耗资高达100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升级方案,但是,据官员们介绍,为了全力支持社会就业项目的开支,纾缓俄罗斯国内由于经济不景气引发的紧张局势,这些项目大多已经搁浅。
金融分析师们估计俄罗斯2008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开支接近420亿美元,约占政府全年支出的13%。今年和明年,这个比例会下降到5%-7%,海参崴和索契的项目开支也计算在内。
克里姆林宫盼望借2012年的海参崴会议,向世界展示俄罗斯同时作为亚洲力量和欧洲力量的重要地位。然而,至少在短期内,这个地区还无法成为俄罗斯的经济引擎。
这里距离俄罗斯的政治和商业中心远达几千英里,人口不及全国数量的5%。自苏联解体后,当地的制造业和航海业迅速衰落,人口从800万降到600万,减少了25%。
尽管如此,俄政府仍然希望在海参崴俄罗斯岛(Russki Island)上举办的2012年峰会能给与会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在,到达这个小岛的交通工具还只有渡轮。
苏联时代,海参崴作为重要的战略港口禁止向外国人开放,整座俄罗斯岛属于秘密军事设施。最初,政府计划在那里建造一座会议中心、多家酒店和一所大学。最近,由于担心成本过高,他们已经取消了建设医疗中心和歌剧及芭蕾舞剧院的计划。
政府正在翻新海参崴的机场,并在城市的两区之间架起了一座小型桥梁,以缓解交通瓶颈。政府还将投资改造水处理系统等公用设施。
破坏自然环境
副州长叶夫根尼·柯柯尔柯夫表示,当地亟须联邦投资,以遏制人潮从远东地区持续向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转移。他还说,通向连接俄罗斯岛的大桥和相关项目象征着国家对亚洲的承诺。
“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正向这里转移,”他说,“尽我们所能地开发这片领土,对俄罗斯来说很重要。”
海参崴的居民们一直抱怨国家不重视当地建设,但是,即便是那些主张提升海参崴联邦地位的人也怀疑国家把这项工程作为峰会的重点项目是否为明智之举。
“毫无疑问,这对我们的城市有好处,”远东海洋研究、设计和技术学院的分析师阿兰·古特诺夫说。“但是,我个人认为把钱花在远东地区的经济建设上会更见成效。毕竟这项工程无法创造长期就业岗位。”
笔者于今年2月参观了俄罗斯岛,居民们对2012年的峰会持有不同意见,一方面他们知道地区经济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另一方面,他们又担心大型建设项目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突、突”轰鸣着的渡轮在浮冰开出一条航道,51岁的急诊室医生娜塔娅·安德叶娃站立在甲板上,她说这座岛理应建成一座国家公园。
“观光客把这座岛搞得乌烟瘴气,”安德叶娃医生说,“船到了之后,我要去海滩顺便清理些垃圾。现在的情况太可怕了,政府值得在这里撒下几十亿吗?渡轮和小艇已经足够了。”
渡轮在俄罗斯岛靠岸时,眼前的景观又变了一副模样。
触目所及的冰面上,人们裹着厚重的棉服,坐在小椅子上,手拿着小巧的钓竿,在凿开的冰窟窿里钓鱼。有些人已经在这里待了好几个小时,在他们看来,似乎没有比远眺着地平线、迎着轻拂过脸颊的海风、等待一条鱼儿上钩更让人怡然自得的消遣了。
这群人中,78岁的尤里·米那扬科是一名退休司机,苏联解体后,他从乌克兰移居到了俄罗斯岛,希望在此安享晚年。
“我喜欢这种宁静的生活,”他说,“如果大桥建成了,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麻烦也会随之而来,车子也会变多,清静的日子将不复存在。这不是我希望的。我已经一把年纪了,唯一需要的就是安静。”
克里姆林宫盼望借2012年的海参崴会议,向世界展示俄罗斯同时作为亚洲力量和欧洲力量的重要地位。政府不顾金融危机给联邦预算带来的巨大压力以及国内人士对政府忽视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度关注,依然我行我素,在海参崴和索契的工程建设上挥金如土。长期以来,质量低劣的公路、港口、电站和其他公用设施成为俄罗斯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