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锚下控制应力的讨论

孔夫子和花... 发表于 2011-12-10 23:37:55
现在很多的施工单位的张拉的吨位,都是按图纸上给的锚下张拉控制应力验算的,而且现在大部分都用低松弛钢绞线但是实际施工中,由于预应力管道过长,磨阻过大,本人觉的还是要进行超张拉的。同时由于预应力的有效预应力对施工质量是有很大影响的,但是往往不被施工单位所重视,同时张拉的持荷时间也未必能做到5分钟,所以进行预应力的有效性的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超张拉也是应该的
举报 回复
hfyb0001 发表于 2011-12-6 19:48:23
楼上的经验是可行的   超张拉3%
举报 回复
bineee 发表于 2011-12-7 11:13:32
个人观点是锚口损失应该已经在计算中考虑,设计说明中的张拉应力应该以油压表读数为准。
举报 回复
tjcrazy 发表于 2011-12-7 12:23:59
当然只能写0.72,这是设计所需要的控制应力。若需要超张拉,应另外说明,但超张拉完毕后还需要回退到0.72
举报 回复
zwj1985091... 发表于 2011-12-15 16:54:19

你是按多少算的应该就提多少。
另外,设计提的张拉控制力和实际张拉的时候是不一样的,
施工单位应该根据所使用的千斤顶把锚圈口的损失考虑进去,这个设计一般是不会去考虑的。
举报 回复
蒲衣子 发表于 2011-12-13 22:50:28
本人做过几联连续梁,用过铁四院的图,也用过中铁咨询的通用图,在张拉上说的都比较明确:张拉时混凝土强度达到95%,弹模100%。龄期不少于五天。在钢绞线应力上,设计给的都是锚下控制应力,个人理解应该是在喇叭管末尾处钢绞线的应力,显这个应力数值是张拉时锚外应力在放张后减去锚口及喇叭孔应力损失后的数值,显然比张拉时锚外那段钢绞线的应力值要小一些,设计说明中:锚口及喇叭口损失按锚外控制应力的6%计算,锚口及喇叭口应力损失及、管道摩阻系数、管道偏差系数应现场试验确定,若与设计偏差较大,应重新进行检算。个人理解为,施工时计算张拉力应以应该施加的钢绞线锚外控制应力为准。设张拉锚外控制应力为A,设计锚下控制应力为B,锚口喇叭口应力损失为C,则有如下关系:B=A*(1-C),千斤顶张拉力为:F=A*S*N,其中S-单根钢绞线公称面积,7-5为139mm²,N-此束钢索中钢绞线根数。
以上的数值中,需要确定的就是C,经验或者现场试验确定。
以上仅为个人见解,同仁、前辈,不吝指教!
举报 回复
zycccc 发表于 2011-12-14 07:52:58
本帖最后由 zycccc 于 2011-12-14 08:16 编辑

锚下控制应力不超过0.75,但是使用阶段钢绞线最大拉应力不应超过0.65,这10%的差,单靠锚具回缩损失能消耗掉么?如果不能,预应力筋的拉应力岂不是没有任何荷载的情况下就超出规范要求了?
如果只考虑锚具回缩损失,那么需要
Ep*ΔL2/L≥(0.75-0.65)fpk
取Ep=1.95e5MPa
ΔL2=6mm
fpk=1860MPa
算出来L≤6290mm
就是说当张拉端到锚固端的距离小于6290mm时,通过锚具回缩损失,就能满足规范最大拉应力小于0.65fpk的要求。
如果张拉端到锚固端的距离大于6290mm时,靠张拉端的很长一段预应力束,在没有外荷载的情况下,最大拉应力就已经超规范了
我这么理解对不对?哪里错了?
举报 回复
小福骆 发表于 2011-12-20 09:08:23
我感觉设计时一般都是写锚下的,包括张拉力。就是要交代,施工单位应自行确定锚头损失,以确定实际张拉力。
举报 回复
1234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QQ:56984982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13527553862
    站务咨询群桥头堡站务咨询桥梁专业交流群:
    中国桥梁专业领袖群
    工作时间
    8: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