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幅照片说尽武汉长江大桥60年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用了5年的时间设计规划,于1955年开工。
1956年初夏,毛泽东第一次畅游长江时,那时武汉长江大桥还没完工,但江中大桥的轮廓已见。毛泽东即兴写下《水调歌头-游泳》一词:“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正式通车。
如今,尽管长江武汉段江面上建成的大桥数量众多,但武汉长江大桥直到现在仍承担着京广线、汉丹线的客货运输以及部分汉宜线动车组的运行。每天通过火车300列左右,平均不到5分钟通过1列;每天来往汽车10万多辆,平均每分钟约有70辆汽车通过。
60年间,武汉长江大桥经历近百次大小船舶撞击,依旧坚固如初。据悉,武汉长江大桥建桥时的设计寿命是100年,通过科学养护,其使用寿命或可延长至150年。(来源:湖北日报)
今年4月,武汉长江大桥养护“体检报告”显示:目前全桥无变位下沉,桥墩可承受6万吨压力、可抗8级以下地震和强力冲撞,2.4万多吨钢梁和8个桥墩无裂纹、无弯曲变形,百万颗铆钉未发现松动。大桥也被网友誉为“桥坚强”。60年来,许多人在武汉长江大桥留下了自己的身影,一张张照片见证了一段段历史。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举行通车典礼。
1958年11月,雷锋在武汉长江大桥下留影。
1959年的武汉长江大桥。
1960年,两名青年在长江大桥合影。
1961年的贺年卡,图案是武汉长江大桥。
1962年,一位普通市民和大桥合影。
1963年,两位小伙在武汉长江大桥合影留念。
1964年,一群年轻人在武汉长江大桥合影。
1965年的长江大桥。
1966年,一名刚到武汉的青年与长江大桥合影。
1967年,两位小伙在武汉长江大桥合影留念。
1968年,四位女知青在长江大桥合影。
1969年,几位小伙在大桥合影。
1970年,一家三口在武汉长江大桥合影。
一家人在武汉长江大桥合影。
1972年,与大桥合影的小伙。
1973年,一群青年工人在大桥合影欢送同事。
1974年,湖北中医院毕业纪念。
1975年,马晓嗣、马俊、马双(左至右)三姐妹在长江大桥合影。
1976年,著名经济学家蒋一苇和儿子在长江大桥合影。
1977年,五位军人在武汉长江大桥合影。
1978年的长江大桥。
1979年国庆,两位青年在长江大桥合影。
70年代长江大桥上的车流。
1981年,武汉警备区长江大桥守桥部队清扫桥面积雪。
80年代长江大桥的电车和行人。
1983年,工人拔换长轨。
1984年的长江大桥。
80年代,新潮年轻人与大桥合影。
1986年,驻守武汉长江大桥的武警湖北总队二支队七中队指导员在桥下给战士们打拍合唱《十五的月亮》。
90年代初,列车穿越武汉长江大桥。
1993年,武汉长江大桥车水马龙。
1994年长江大桥建成通车37周年纪念日。
1995年,武警老战士退伍前,来到大桥合影留念。
1997年的长江大桥。
1998年,武警武汉市支队党委,慰问烈日下的守桥卫士。
2000年,一场大风雪,给三镇交通带来极大不便。守候在大桥的交警,推车上桥,保证道路畅通。
2002年,武汉长江大桥路面开始加铺沥青。
2002年,武汉长江大桥桥面维修改造工程胜利竣工,正式恢复通车。
2003年,武警100多名老战士举行了向大桥、向哨位、向钢枪告别仪式。
2004年,施工单位开始对武汉长江大桥纪念碑“扶正纠偏”。
2005年,武警战士站在武汉长江大桥哨位上迎接新年到来。
2006年,数千市民在大桥下纳凉避暑,成为一道特色景观
2007年,守桥官兵在大桥上执勤。
2008年,武汉长江大桥上,人们为汶川地震遇难者默哀。
2009年,武汉长江大桥在彩灯的照耀下亮出新姿。
21世纪,武汉长江大桥更加繁忙,图为动车在大桥下穿梭。
2010年,守卫武汉长江大桥5年的武警战士高唱《大桥卫士之歌》。
2011年,即将退伍的战士,将执勤钢枪郑重交给新战士。
2012年,武警官兵在大桥巡逻。
2013年的武汉长江大桥。
这几年,长江大桥的夜景越来越美
2014年,武汉长江大桥湮没在浓雾之中。
2015年的武汉长江大桥和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
2016年,首届汉马开跑,队伍在大桥上前进。
工人们每年都要对大桥进行油漆涂装大修。图为武汉长江大桥在接受喷砂除锈。
新华社航拍的武汉长江大桥。
晚霞中的武汉长江大桥。60年过去了,这座共和国丰碑式的大桥建筑依然宏大美丽。矗立在滚滚江水中的万里长江第一桥,开启了中国现代桥梁建设的华章。60年前,建设万里长江第一桥,需举全国之力;60年后,一座座大桥跨越江河湖海、深山峡谷,不断刷新世界之最,成为中国亮丽的“新名片”。
好文章啊,感谢楼主,每一座桥背后都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可讲述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