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flag 发表于 2015-5-17 11:50:54

桥梁文化之桥梁石刻

   在古代,造桥修路并非易事,除技术原因外,造桥所需的人力、物力也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在桥梁建成之后,一般都会在桥梁上或者桥边立碑,刻上修建的时间、过程、耗用石料方量以及设计建造者和捐资捐款者的名字。石刻也因此与桥梁结缘。
卢沟桥石狮
    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以及雕刻工艺的发展,桥梁石刻的形式和内容逐渐丰富起来,由最初雕刻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或线条等,逐渐发展到雕刻如莲花、寿桃、祥云、龙纹、龙珠、古钱币、宝瓶等图案。这些图案有的是图腾、有的具有吉祥、祈福、避灾等一些特殊的含义。再后来,工艺师们还按照地方文化的需要在桥梁的建设中设计了各种各样的石刻神兽。这些石刻神兽被赋予了桥梁守护神的角色,其中最常见的石刻神兽要数石狮,而雕刻石狮成就最高的代表桥梁就非卢沟桥莫属了。在卢沟桥两边柱头上,雕刻着众多玲珑活泼的石狮,这些石狮,姿态多样,神情丰富,大小不一。其中大的石狮共有285个,它们头披卷毛、颈戴铃铛、张嘴扬颈,一幅盛气凌人的神态。同样惹人喜爱还有那些小狮子,他们或被踩于脚下,或爬在大狮子的腿上和背上,或藏在大狮子的怀里,或躺在大狮子身下,活灵活现,颇具特色。



河北沧州献县单桥石刻
    桥柱上的石刻神兽,除狮子外,还有麒麟、盘龙、大象、巨牛等。如河北沧州献县的单桥,当地就流传着“三千狮子、六百猴、七十二通蛟龙碑”的口头禅。这座兴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的五孔大石桥,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洗礼,至今其62根望柱上的石狮、石猴依然栩栩如生。尤其是那些颇具灵性的石猴,或翘首远望,或低头沉思,或喜眉喜眼,或搔首弄姿,或落落大方,或神态自若,比起盛气凌人、威武雄壮的石狮来,则显得更加平易近人,更有亲切感。
    河南漯河市临颍县的小商桥上的石刻石雕颇具特色,其上劵面石浮雕有天马、狮子、莲花和几何图案,拱之上端置有神兽,伸出桥身。桥墩下部四角有浮雕金刚力士像,双肩扛拱,双手上托,大小一尺左右,造型生动,风格古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随着朝代的更迭,时代的进步,桥梁石刻的内容由最初单一的建桥事宜,而逐渐多元化。如桥梁石刻中的莲花、金刚力士等图形来自佛教文化;祥云、八仙等图案则出自道教文化;再如二十四孝等图案则是源于儒家文化;飞禽走兽、奇花异、书生仕女等则又是源自人们的日常生活。

新野“汉风桥”展现精美石刻 三国故事
    除此之外,桥梁石刻也是文化的一种载体,其上雕刻的大量诗词歌赋、碑文传记、桥联、桥铭等对文化的传承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福建惠安县洛阳桥(又名万安桥)是惠安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石雕建筑工程,且不提其上雕刻的四介士(披甲的士兵)、月亮女神等图案,其上雕刻的宋时泉州知府蔡襄为洛阳桥题写的“万安桥记”,雕工卓绝,出神入化,碑文、书法及雕刻技术世称三绝,洛阳桥也因其独特的雕刻文化以及造势宏大、独特的石构平梁等特点而与赵州桥等桥梁并列中国四大著名古桥。
    而今,大型桥梁多以钢筋混凝土为主,石桥主要被修建于园林景区,其主要的功能也逐渐退化为一种景观建筑。于是,桥梁石雕石刻也随之有所式微,没有古代那么流行和繁盛,但是其对桥梁美学的影响依然存在,它作为一种独特的桥文化,并没有消失,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具有了一定的时代特点和地域特点,如武汉长江大桥上的铸铁雕花栏杆,其上有铁铸的图案如“孔雀开屏”、“鲤鱼戏莲”、“喜鹊闹梅”、“玉兔金桂”、“丹凤朝阳”、“雄鸡报晓”等,再如南昌2011年建成民德路桥的栏杆和栏板全由汉白玉雕刻而成,其雕刻图案为豫章十景中的“滕阁秋风”、“南浦飞云”、“东湖夜月”等,这些都可以说是桥梁石刻的一种传承和延续。

hanxiaole1984 发表于 2015-5-19 10:45:40

赞!!!!!!!!!

陌上花开 发表于 2015-5-19 14:51:43

感叹古代人民的智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桥梁文化之桥梁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