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l 发表于 2011-12-1 18:04:35

关于连续刚构计算的几个问题

在别的网站看到有人的提问,同样的问题同问
最近计算一个主跨120m的连续刚构,算出来有以下几个问题,请有计算经验的人帮忙解决一下。
1.墩顶1号块处墩顶最大压应力超过标准,试着调了一下钢束,只要增加墩顶束,那个值会超过更多
2.墩顶最小应力是压应力,但是只有0.5Mpa,总工说太小了,不安全,可是增加钢束可以调整这个值,增加后最大压应力又不满足
不知各位遇到过这类问题没有
3.还有就是大家计算主拉应力时,计入竖向预应力吗?总工说不计,但是不计入主拉应力很难满足要求
4.另外计算有这种情况,跨中截面上缘压应力储备反而小于跨中下缘压应力储备。我看以前这地方顶板合拢束配的很少

tmgc_c 发表于 2011-12-1 21:10:09

你们总工做过连续刚构吗,正截面抗裂0.5不小了,差不多就是这个数字。连续刚构桥的配束是个技术活,不是可以随便增减的。

seulqs 发表于 2011-12-2 08:40:58

0.5的压应力储备已经不小了
况且是刚构,墩顶其实有不小的削峰作用,实际弯矩没那么大,压应力储备更大些。
你看现在的最大压应力都超标了,说明墩顶钢束有点多了。
方法倒是有几个:
1.减少墩顶钢束或者降低其张拉控制应力;
2.适当增减边跨或者跨中底板束试试看,也会有些效果;
3.竖向预应力这个地方比较模糊,早期都考虑,但是因为这个作用实在有限,张拉很多不到位的。最好别计入。
我的看法,如果抗剪验算差得不多,可适当考虑10%~30%的竖向预应力作用,如果考虑这些还不满足,那就最好加大腹板厚度或者适当调整钢束倾斜角度吧!

happyzhebie 发表于 2011-12-2 09:19:57

连续刚构主墩的刚度墩顶弯矩有影响,你建模的时候最好把下面的墩和桩基础一同建立起进行受力分析。
你那样的问题可以把纵向钢束在竖向的间距增大一点,张拉应力减小,边中跨合拢束底板束增加一点,竖向预应力在纵桥向计算的时候不要考虑。你用的是什么软件建模来计算分析的?

hfyb0001 发表于 2011-12-2 09:55:18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最大的病害是跨中处下挠值是每年都在增长的,至少目前发现的黄石长江大桥、虎门大桥辅航道桥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年下挠值基本上都在2至4公分。可以说国内90%的常规大跨径连续刚构桥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堪忧

tjcrazy 发表于 2011-12-2 17:20:58

针对楼主和楼上的问题,我也说一下。
一、首先说明的是0.5MPa压应力不小了。我通常都是按照A类构件设计的,允许出现拉应力,没问题。
二、在刚构设计中,如果出现墩顶拉、压应力均超标的现象,首先要看哪项荷载效应最大,如果是温度、收缩徐变等,那就要降低桥墩刚度,例如采用双壁墩等。在总体结构无法变化的时候,只能加大截面,以降低应力幅。
三、刚构跨中下挠,和设计者理念有关。合理的成桥状态,不仅仅是满足规范要求。我认为合理的成桥状态是,主梁根部处,上缘压应力应稍大于下缘压应力,在跨中则下缘压应力稍大于上缘压应力。否则就会在徐变作用下不断下挠。
四、竖向预应力不计入,作为储备。

zhuhongwei10 发表于 2011-12-6 15:50:38

上楼说得还是比较有道理

雾中浪客 发表于 2013-6-3 22:39:58

tjcrazy 发表于 2011-12-2 17:20
针对楼主和楼上的问题,我也说一下。
一、首先说明的是0.5MPa压应力不小了。我通常都是按照A类构件设计的 ...

悬臂施工时,根部上缘因为纵向束前期正弯矩大于恒载负弯矩,基本上是上缘大,下缘小,但到最大悬臂状态时已经减弱很多了,但是理想情况还是保持上大下小, 跨中下缘压应力有一定储备是挠度设计的要求,也是必须的,至于竖向预应力,如果不考虑横向效应情况下,不要计入,一般横向效应的主拉应力增大基本可以抵消竖向预应力的压应力储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连续刚构计算的几个问题